【警政時報 包克明/臺北報導】
面對青少年吸毒人數攀升、電子煙與喪屍煙彈氾濫校園,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與國民黨立法委員李彥秀、台北市議員陳宥丞今(7)日於立法院召開「校園菸毒氾濫‧強化源頭管理補足校安破網」記者會,呼籲中央跨部會強化「邊境管理、阻絕流通、校園防堵」三大策略,正視校園菸毒危機,補上防線破口。
李彥秀指出,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12至17歲青少年涉毒人數高達607人,較前年激增22.6%;18至23歲族群則達3,215人。值得注意的是,12至17歲以使用三級毒品為主,進入成年後則多轉向使用二級毒品,呈現毒品使用強度加劇的趨勢。

李彥秀表示,菸害防制成效不彰,加熱菸與電子煙成為毒品混入校園的最佳掩護。自菸害防制法修正實施後,國高中生吸食加味菸的比率不減反增。電子煙油易摻毒,卻可透過社群、網路平台輕易取得,甚至網友公然分享出國如何夾帶入境。李彥秀批評,「這些管道你我都知道,行政單位卻視而不見?」。

對於政府過去投入150億推動「新世代反毒策略2.0」,卻未見有效遏止趨勢,李彥秀忍不住痛批,「難道經費又是打水漂?反毒變成作文比賽?」。
張啓楷進一步揭露,近期跨部會會議中,財政部與衛福部再次將電子煙查緝責任推給地方政府,卻未調整菸捐分配比例,導致查緝壓力集中於地方,資源卻有限。他指出,政府至今尚未提出成人電子煙吸食率數據,依托咪酯(喪屍煙彈)採購指引也遲遲未出,顯示中央明顯行政怠惰。
張啓楷指出,今年1至4月依托咪酯相關非尿液檢體查獲數超過1,600件,已超越去年全年,且校園淪陷風險升高。更嚴重的是,南部竟傳出警方所用毒品快篩試劑有逾7,600支已過期,有的甚至過期近6年,反映基層查緝量能嚴重不足。
台北市議員陳宥丞則強調,台灣面對日益嚴重的毒駕問題,急需建立「科學化執法制度」。他指出,台灣已有成功研發以唾液為檢體的手持式毒品快篩機,準確率達九成以上,國際如澳洲、香港亦已導入類似設備,建議中央應儘速立法納入常規執法工具。
陳宥丞表示,呼籲警政署應明確授權地方使用科學快篩工具,並擬定法源依據與採購標準,避免「毒駕零容忍」口號淪空談。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獅子會會長陳永騰涉偽造印文!兩度被停業數罪併罰判刑10月確定
【獨家】殯葬大亨邱裕荃違章屢罰不怕?!富貴天境持續違規違法天理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