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編輯部
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妻子,於本月1日自高雄住處墜樓身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事發當日正值彭振聲因京華城容積案出庭之際,此案不僅攸關司法程序與被告人權,更在政壇激起廣泛迴響。
法醫調查:初判無外力介入
根據《聯合報》報導,高雄地檢署檢察官趙期正於事發當日下午2時30分與法醫共同勘驗現場。謝女被發現陳屍於三民區自家大樓中庭,監視器畫面顯示其並未返回住家即發生墜樓,身體撞及遮雨棚後墜地。
根據檢警初步判斷,謝女全身多處骨折,現場並無打鬥跡象或遺書,排除外力介入,初步研判為自墜或意外。法醫尚未公開具體毒理報告與詳細病理檢驗數據,但據《自由時報》與《Yahoo奇摩新聞》報導,其生前疑有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紀錄。
庭訊突遇噩耗 彭振聲情緒崩潰
當日上午,彭振聲原定於台北地院開庭勘驗偵訊光碟。根據《商業周刊》報導,他在開庭前得知噩耗後當場癱軟,情緒失控喊道:「我是冤枉的」、「我要回高雄見我太太最後一面」、「檢察官的良心在哪裡」。
法院為此中止庭審,解除住居限制,彭振聲隨即返高雄處理後事。原訂播放之偵訊錄影帶亦延後處理。另據《鏡新聞》補充,部分錄影資料疑遭「覆蓋」或遺失,引發司法程序透明性的爭議。
各界反應:政治口水與制度反思交鋒
事件爆出後,政壇震動。各政黨表態如下:
民眾黨於事發當日發聲明表示「深感震驚與哀痛」,將全力協助家屬與支持司法釐清真相。但此舉被前綠黨議員王浩宇批為「假裝好朋友」、「事發前不聞不問,事發後搶發聲明」。《Yahoo新聞》也引述民眾對柯文哲及民眾黨前後立場的質疑。
民進黨發言人吳崢於7月2日受訪時強調:「此事為社會悲劇,任何政治勢力皆不應消費或操作,應給家屬與司法系統應有空間。」
國民黨籍前立委李來希則重砲抨擊司法體系,直言:「押人押到家破人亡,是台灣司法悲哀的縮影」,呼籲應檢討羈押文化及檢方逼供問題。(引自《聯合報》)
柯文哲與家屬
據《太報》報導,柯文哲妻子陳佩琪事後親赴高雄彭宅探視慰問,稱自己「曾經也想過跳樓」,對謝女之死感同身受。柯文哲本人則強調「一切依法行政」,並重申都更案無不法,應該理性看待。
專家分析:司法程序與心理健康雙重檢討
精神科醫師受《Yahoo新聞》訪問指出,彭振聲開庭時的語句與情緒反應,顯示其可能處於急性應激崩潰狀態,長期司法壓力極可能影響被告家屬的心理健康。
法律評論者楊渡則指出,案件顯示檢方過度依賴「認罪協商」與長期羈押,對被告及其家庭造成難以逆轉的心理傷害。他主張,司法應強化人性考量與程序正義,避免「有罪推定式」辦案邏輯。
彭振聲妻墜樓事件引起社會關注,除家屬與政治人物表達哀悼外,相關司法程序與檢調辦案方式也成為輿論討論焦點。事件後續發展與司法調查進度,仍有待進一步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