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於7月22日宣布,美國將再次退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此舉已是美國第三度宣布退出該組織。根據教科文組織相關規定,此次退出將於2026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
布魯斯表示,退出決定的主要原因在於教科文組織推動的某些「分裂性的社會與文化議題」,並且過度聚焦於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與美國目前優先的外交政策方向不符。
對此,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黛麗·阿祖萊發表聲明,對美國的決定「深表遺憾」,並指出這一行動違背了多邊主義的基本原則。她表示,雖然這一結果令人失望,但早已在預料之中,組織近年已進行深度結構改革並推動資金來源多元化,自2018年以來的努力已有效緩解美方財政貢獻減少所帶來的衝擊。
法國總統馬克龍亦對教科文組織表達「堅定不移的支持」,強調該組織在保護全球科學、教育、文化、海洋與世界遺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法國外交部隨後也發佈聲明,對美國的決定表示遺憾,並支持自2018年以來由阿祖萊主導的一系列改革。
回顧歷史,美國曾於1984年以該組織存在腐敗與管理不善為由首次退出,並於2003年重新加入;2017年10月再次宣布退出;2023年重返,如今再度決定離開,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