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兒童身高是許多家長關注的重要指標。根據臨床觀察,長高除了先天基因影響約70%之外,後天生活作息與營養攝取仍占30%的關鍵角色。內分泌專家呂芷璇醫師指出,透過精準營養補充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有效協助兒童發揮生長潛能。
呂芷璇醫師現任琢月診所顧問醫師,曾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擔任住院醫師、總醫師與主治醫師,並於遺傳暨內分泌科擔任研究醫師,同時具備中華民國肥胖專科醫師資格,長期專精兒童內分泌、生長與營養管理。她表示:「長高沒有捷徑,但透過營養、睡眠與運動的精準管理,孩子能在生長黃金期充分發揮潛能。」


後天管理關鍵:早睡、運動與營養三要素
呂芷璇醫師強調,後天因素雖僅佔30%,但這30%往往是能否追上成長曲線的關鍵。規律的睡眠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而運動則能刺激骨骼生長板活化,兩者缺一不可。至於「營養攝取」更是其中的基石,她指出:「營養補給不只是吃得多,而是吃得對。」
呂醫師也整理了幾項重點營養素:
1、蛋白質
蛋白質是幫助孩子長高的關鍵營養素,不僅構成肌肉、骨骼與皮膚,也參與賀爾蒙與免疫系統的生成。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需藉由蛋白質合成生長因子(IGF-1),刺激軟骨與骨骼組織發育。
優質蛋白質包含成長期所需的胺基酸,特別是精胺酸及9種必需胺基酸(離胺酸、色胺酸、苯丙胺酸、纈胺酸、蘇胺酸、異白胺酸、亮胺酸、甲硫胺酸、組胺酸),常見於乳製品、魚類、蛋與豆製品中。
呂醫師建議,每餐攝取約「一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並依年齡與體重調整每日攝取量,例如:
●4–6歲:30克
●7–9歲:40克
●10–12歲:男1.4公克/公斤體重,女1.3公克/公斤體重
●13–15歲:男1.3公克/公斤體重,女1.2公克/公斤體重
●16–18歲:男1.2公克/公斤體重,女1.1公克/公斤體重
來源優先順序建議為:豆製品(豆漿、毛豆、黑豆)→魚類→蛋(每日1–2顆)→白肉。她提醒,紅肉雖富含鐵質,但飽和脂肪酸高,肥胖易導致骨齡超前。
2、鋅
鋅是促進細胞分裂、組織修復的重要微量元素,與生長激素作用息息相關。研究指出,缺鋅會導致兒童生長速率減緩。呂醫師指出:「挑食、體重偏輕或食量小的孩子最容易缺鋅。」建議可從牡蠣、牛肉、南瓜子與小麥胚芽等食物中補充。
3、鈣質與維生素D
鈣質是構成骨骼的礦物質,而維生素D則幫助鈣與磷的吸收。呂醫師指出,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7–2020)」顯示,國人鈣與維生素D普遍攝取不足,兒童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六成以下。
建議多攝取牛奶、小魚乾、豆干與黑芝麻等含鈣食物;維生素D則可從鮭魚、秋刀魚、日曬香菇與雞蛋獲得。此外,每週3至4次於上午10點至下午3點間日曬10至15分鐘,也能自然生成維生素D。
愛力高® Gromate®—專為兒童成長打造
針對兒童成長需求,呂芷璇醫師推薦愛力高® Gromate®系列產品。產品特色包括:
●黃金成長胜肽(GPs):含精胺酸、離胺酸、色胺酸及GABA等關鍵胺基酸,協助生長激素合成與分泌。
●營養與劑型雙優化:機能分子包覆技術與高溫發酵技術,提升吸收與穩定性。
●多種產品劑型:膠囊與果凍,適合各年齡段孩子,尤其是咀嚼能力尚未成熟者,讓成長營養的補充變得簡單無負擔。

呂芷璇醫師提醒家長,透過生活作息調整與**愛力高® Gromate®**科學營養補充,孩子不必依賴侵入式手段,也能自然且穩健地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