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亞玲
本屆台北雙年展,主題具體而微,是對三年來的疫情所造成的影響與傷害,做一種多角度、多面向、多層次的掃描與詮釋。「小世界」的「小」,不僅是物理時空的濃縮,也是心理上被拘囿的現象和狀態。疫情期間,很長的一段日子,生活中充斥無法預期的變化和不可測的變動,加上人喪失自主性與掌握權,使個體惶惶終日、恐懼不安。而意識上或生活日常被迫與他人緊密互動,人的飄浮感與無所依歸,卻令自我倒退至情感的邊緣,與他人的疏離關係,更加深了生活中的不確定性。換言之,一種是代表個體的自我的「小世界」:而另一種是代表群體關係的「小世界」,二者衝擊、交疊、相斥,「小世界就發生在這樣懸浮、矛盾、弔詭的狀態中」
若說「小世界」的樣態指向了一場非預期的「美學革命」,則此作風,近乎「弛放政治學」(a politics of relexation)﹔類似中國道家的哲學,讓人的意識與生活回歸到比較自然的狀態。不會因過度追求權勢利益,而扭曲壓抑個性,人可以獲得喘息,依循自我所想望的生活方式。但,這種希冀與承諾,並非如此一勞永逸。因為全球化的網路流通之下,要不受他國產業與經濟的影響,恐怕難上加難。因此,自足的花園也有可能變成抵抗外侵的堡壘,以維繫一種簡單的生活,堅定的理想。
三位策展人周安曼、作家兼編輯穆柏安(Brian Kuan Wood),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匯聚50多位臺灣及國際的藝術家和,展出包括全新作品和委託製作,除了動態影像、攝影、錄像、繪畫、雕塑和裝置,還特別強調聲音與音樂的穿透性和即興姓。Live的現場表演,讓北美館成為一個可聆聽、人聚集的場域。
他們認為:
在「小世界」裡我們雖然可能因為被孤立,而失去部分自我與介入社會的能動力;但在這裡我們有不需懼怕被同化的自由,譬如我們可以拒絕被量化,可以大聲疾呼、不斷移動,但也能靜觀其變,享受片刻的寧靜。我們也許都 曾醉心對簡單生活的奢侈嚮往,但「小世界」激勵了我們堅定立場,拋開渴 求被認同的慾望,拒絕為了一些永遠無法獲取的最終利益而去取悅他人。
位在地下一樓有一個展間整體改造成「音樂聆聽室」(Music Room),由巴勒斯坦建築師Elias 和 Yousef Anastas 創立的建築公司” AAUNASTAS Studio “操刀設計。包覆著整片蔚藍色的色澤,漩渦般的耳蝸造型,彷彿將聲音一網打盡,相當令人驚艷。
本屆展出作品切入後疫情生活之自我檢審與回饋,角度多元,素材橫跨國界、族群、地域、文化,從過去、傳統伸到當今、與未來,豐富的文本運用保存、拷貝、再製、仿製、變造…….等技術,透過各種形式、符號、語彙、音樂再生,在不斷被侵蝕吞噬的文化軌跡之下,探詢出新的路徑與標的,展現無盡藏呼喚生命力的圖像。
The post 【郎亞玲有情癡】最小的鼓噪,最大的寂靜-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中的大啟示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這篇文章 【郎亞玲有情癡】最小的鼓噪,最大的寂靜-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中的大啟示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