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 -戴貴立/屏東
三十八年,隨飛官兄長躲避戰亂來台,當時年輕,就學屏東師範,之後任教大同國小,繼之公正初中,公正國中。栽培子弟無數,直到屆齡退休。
杜老師與同事交情不錯,轉任牧師的張國耀描述當年,一起上課,課餘打桌球。卜鄰居住的鄭安金老師說,當年在武士街購地蓋屋,杜老師跟著買,好同事當好鄰居,一生愉快,頗符合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詩裡面描述:「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詩的意思是「我們結鄰後,一輪明月,共照著兩家的庭院;一株綠楊,將濃濃的春意灑落在兩家的院心。」
退休之後的杜老師,長青學苑學習勤,擁有電子信箱,學習新知,與學生,同事互動多。更重要的是,學生有任何活動,校友會聚會,他能夠參加就一定出席。直到年近九旬,視力惡化,才在家休養,減少出門。
談到視力,杜老師曾經視神經嚴重萎縮,以至於半盲。學生知道情況,還是親自拜訪,用說的代替以往的書信。還有學生用斗大的毛筆字寫信,讓他略微能夠看到字,減輕他「半盲」的沮喪。 後來醫師想到,「死馬當死馬醫」,試試開刀,接回去神經。出乎意料,杜老師竟然手術成功,一直到病逝當天中午,還有學生寫信,女兒當面唸給他聽。
為了減輕家人看護負擔,住在署立屏東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住院以來,平均一星期一封手寫信,學生定期給師長「精神糧食」,杜老師九三歲仍然能夠看信,思考,生活簡單的自理,沒有痴呆症狀。持續關懷,給予良性刺激,提供書信,都是好事。
一名老學生跟著師母利用會客機會,前往高齡醫學中心五樓探視,時間到,家屬必須離開。護理人員推輪椅回寢室,杜老師吼一聲,要護理師推他回頭,在玻璃門前面,看著學生離開,步入電梯。他要目送訪客離開,還揮手致意。
鄰居鄭安金老師在今年除夕,院子內看到隔壁杜老曬太陽,兩人展開親切對話。杜老說:「等我好一些,體力可以,我煮炸醬麵給你吃看看。」喜歡抬槓的鄭老師說:「有些事,你想做未必能夠做啊。你剛退休不是說要送報,當報僮。我就擔心你把早報送成晚報。」鄭老師還說:「您不是想開牛肉麵館?我說,胖胖的身體耐火熱嗎?年紀大能夠久站嗎?」 面對好同事,芳鄰的調侃,杜老總是嘿嘿一笑。
他們兩個,「白居易與元稹」一般的情感,在公正國中師生間都知道,早就傳為佳話。如今杜老師不在了,鄭老師確實顯得有些孤寂落寞。
七月二日,學生經過杜公館,信件放在信箱,女兒帶飯去醫院,杜老師吃完中飯,聽女兒唸信件給父親,下午杜老師略微不適,送急診。在沒有料到,沒有痛苦的情況下,杜老師走了。走得快,安詳,沒有痛苦。
停棺在屏東市圓滿館七號,學生前往祭拜,特地毛筆書寫悼念文字:「杜老師您安息。您往昔用眼睛看弟子手寫信,今日用靈魂鑑察弟子哀悼心。張國耀牧師託我上香。」
另外公正國中校友會陳吉德理事長,致贈花籃,在老師靈前表達心意,「望風桑邦」四字表達哀思。
民國61年,杜老師帶的第四屆三年一班副班長,親自撰寫輓聯:「百歲嵩壽本可期 慟今日音容杳;半生杏壇為志業 追昔年教誨恩。」
杜老師有一子二女,內外孫六個,學生數千人。據當年唸大同國小時的吳朝枝說:「杜老師地理教學一地圖手繪,板書功力深。當年放學前會給學生數學題目,做完十題才能回家。」吳同學記得很清楚。
杜老師毛筆字,小楷相當有功力,當年學校相片他拍照,各種題字,或是勒石奠基,字體都是出自他手。有學生自海外返台,他都表示要請他們吃飯,見個面。其實同學年相近,見面難,師生聚會更是不易。杜老師有心,他非常珍惜師生緣。
曾經在年節買水果送學生,尤其史賢文等幾個。有人問他,「哪有老師送水果到學生家的?」他說:「學生送過幾次,我至少也要回禮一兩次吧!」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杜老師的人品與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