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24)日於臺北舉辦「2024年海洋廢棄物國際研討會」第二日會議,主題聚焦於「海洋廢棄物調查與監測技術」、「海廢治理策略與政策」及「海洋環境教育」,邀請臺美日韓等專家學者分享各國作為,為全球環境保護帶來更多實質性進展。
上午演講及討論集中於「海洋廢棄物調查與監測技術」,由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曾國欣教授擔任主持人,並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Hillary Burgess監測協調員分享NOAA利用衛星與無人機監測與偵測海廢領域,及「海洋廢棄物監測及評估計畫」(MDMAP)執行中的各項方法及步驟。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KMI)資深政策顧問Dong-Oh Cho博士則就韓國現階段海廢調查成果以及分享保麗龍再利用成果。而國內中央大學陳繼藩教授則介紹臺灣在海洋遙測技術上的發展進程,以實例展現目前於海廢監測中的應用;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的柯佳吟教授探討海洋廢棄物起源和終點追蹤模擬,藉由模擬海上漂流物受風阻,瞭解海洋廢棄物的沉積現象,以利海廢收集及清除成本的估算。
後續日本愛媛大學片岡智哉副教授分享日本環境省所發布使用遙感技術監測大型塑膠垃圾的指導方針,透過圖像處理及深度機器學習模式改善塑膠監測方法,以減少水域環境中的大型塑膠污染。
下午會議則深入討論「海廢治理策略與政策」,由國立臺灣大學柯佳吟教授主持。全球環境策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 Strategies, IGES)的Premakumara Jagath Dickella Gamaralalage博士,為與會者介紹亞太地區在海洋廢棄物治理中的策略及成功案例,並強調跨國界合作及政策制定才是解決海廢問題的關鍵。美國環保署Audrianna Maki女士則透過錄影演講方式,分享美國在海廢治理上的最新政策和技術應用,探討美國環保署所開發的固體廢物管理工具及循環經濟策略,進一步強化對開發中國家所提供的協助。國內則有澄洋環境顧問有限公司顏寧執行長以企業的角度,介紹了印太區域的海廢調查情形,以此為政策決策的參考依據。
「海洋環境教育」議題則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陳德豪代理館長主持,來自日本Manatii株式會社金城由希乃社長以她對土地的熱愛觸發對海洋保育教育的熱情,進而影響社區大眾,發起對海洋保育的重視。而後由鹿兒島大學藤枝繁特聘教授就陸地廢棄物產出分布來預測後續海洋廢棄物流向情形,並結合當地教育系統導入淨灘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國海湧工作室郭芙副執行長和RE-THINK黃之揚執行長則由非政府組織的角度,分享透過社會企業與社會力量的整合來推動海洋教育,並以具體的案例,展示了臺灣在推動海洋保護與教育上的努力與成果,並強調教育於改變大眾行為中的重要性。
另為提供國內大專院校學生有機會與國外專家學者交流,安排口頭報告,藉此希望國內可有更多學術單位投入海廢治理各領域,成為政府研擬海廢治理政策的基石。
海保署表示,今日活動在深入的綜合討論後結束,各國專家就如何在政策層面進一步推進海洋廢棄物的治理進行了深入探討,以及如何透過教育來實現海洋保護的長期目標。9月25日研討會議程將涵蓋更多前瞻性議題,期望能藉由此次研討會的辦理讓我國在全球海洋保護行動中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