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目前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低頭族隨處可見,導致出現肩頸緊繃感及痠痛「老症頭」,31歲的張姓鐵板燒師傅疏忽及時治療,嚴重至出車禍,才讓衛福部台南醫院急救醫師診斷出是頸椎骨刺惹的禍,及時啟用頸椎顯微神經減壓手術,才讓他恢復健康。
臺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亮鈞24日說,手機族出現頸部不舒服時,都只是調整姿勢、伸展運動、熱敷按摩,甚至外用消炎止痛藥膏或貼布,都能有效緩解症狀。
張先生也是這樣處置,尤其工作需要長時間低頭備菜及製作餐點,加上下班後的休閒娛樂多為觀看網路影片及線上遊戲,因此肩頸痠痛對他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隨著工作資歷的增加,他開始偶爾感受到上肢痠麻痛及全身緊繃,有時還會感覺到一陣電流自脖子竄至腳底。
儘管如此,張先生並未在意,直到騎車上班途中遭遇追撞,送到台南醫院急診時雙上肢又麻又刺且無法舉起,緊急照會神經外科後診斷為頸椎中央脊髓
症候群,核磁共振檢查顯示其頸椎第三/四節椎間盤突出,接受頸椎顯微手術及後續的復健治療後,神經功能恢復到受傷前狀況,成功保住了工作。
他指出,頸椎骨刺是長期的症狀,一般患者不會在短期內正確就醫,很多人拖延能導致四肢癱瘓、神經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頸椎顯微神經減壓手術已行之有年,手術傷口小且位於頸部前側面,對肩頸部之豎脊肌群影響小,術後疼痛感輕微,患者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且術中有顯微鏡的輔助,神經減壓在寬不到1公分的空間中執行,減少神經暴露而損傷的風險,並能實現雙側完全減壓,降低復發機率。部分患者擔心傳統支架融合取代椎間盤會影響頸部活動度造成日後的不適。
他指出,現今頸椎人工椎間盤已發展至第三代,其活動度接近原生椎間盤,能有效保留頸椎活動度,並減少鄰近椎間盤退化加速的風險,病患等於是換了功能一樣但更耐用的椎間盤。健保署也將符合特定條件進行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的衛材納入健保給付(條件複雜請洽詢專業醫師),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