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鄭元毓/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的第二任期就任後,台灣半導體產業正經歷劇烈轉變,除台積電日前宣布赴美投資設廠計畫,上週《National File》更披露美國總統川普進一步推動聯電與美國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合併,試圖打造全球第二大晶片製造商,並將其主導權逐步轉移至美國。若傳聞成真,台灣將面臨高科技產業日益傾斜於美國的需求與壓力,可能對台灣的經濟自主性、產業生態與地緣政治處境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先是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台積電赴美設廠,除了是技術輸出的象徵,還有超過千億的投資外流。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預計創造數千高薪職位,但這些經濟效益多留在美國,而非台灣本地,接續傳出的聯電若與格羅方德合併,可能讓台灣處境雪上加霜。據報導指出,美國計畫合併後新公司由美國人領導,甚至最終由格羅方德收購聯電,台灣第二大晶片製造商可能從本土企業轉為美國企業,決策權外移將削弱台灣對自身產業的掌控力,最終台灣恐淪為美國科技霸權的附庸,而非獨步全球的產業強權。
龍頭外移伴隨著供應鏈與技術外流的風險更不容忽視。台積電與聯電在台灣深耕數十年,帶動了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統,包括設備商、材料商與研發單位,然而美國的積極拉攏可能引發連鎖效應,若台積電將更多資源投向海外,或聯電因合併而將技術重心轉移,台灣的上下游產業鏈可能面臨掏空危機。尤其在美中科技戰升溫的背景下,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的依賴雖帶來短期訂單,卻也可能加速台灣技術外流,一旦美國建立起自主供應鏈,台灣的產業競爭力受損,戰略價值也將下降。
另一個迫在眉睫的風險是人才流失,台積電美國廠已外派大量工程師,聯電若合併後擴大海外布局,年輕技術人才可能因薪資與發展前景而選擇離開台灣。半導體產業仰賴高素質人力,人才短缺將直接衝擊台灣的技術創新能力,美國的就業機會與高薪誘惑,對比台灣相對有限的資源,恐讓這一流失趨勢難以逆轉。長遠來看,這不僅影響企業競爭力,更可能動搖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根基。
此外,過度傾斜美國加深了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台積電赴美設廠與聯電「美」化傳聞,皆是川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的延伸,是為降低對台灣的依賴並抗衡中國,但這也讓台灣更陷入入美中對抗的漩渦。若中國因台灣高科技產業與美國的緊密連結而採取經濟報復,台灣將首當其衝,又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的掌控若增強,台灣的談判籌碼可能減弱,自主性進一步受限。這種依賴關係看似穩固了台美同盟,實則讓台灣在兩大強權間的平衡更為脆弱。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經濟的命脈,其發展方向不應僅由外部壓力決定,而需以國家長遠利益為核心,台積電赴美設廠與聯電和格羅方德合併傳聞,凸顯台灣高科技產業正加速向美國傾斜,這雖是全球化與地緣政治下的現實選擇,卻也帶來產業主導權喪失、技術外流、人才流失與地緣風險加劇等隱憂。台灣必須在國際合作與自主發展間找到平衡,否則台灣半導體王國的榮景將在未來逐漸消逝。
🔹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https://www.tcpttw.com 警政時報)
- 【獨家|里長疏忽里務3】用已離職總幹事印章核銷經費挨告 里長喊:我罹癌不知道
- 【獨家|里長疏忽里務1】里民遭持刀追擊、路燈壞 聯繫里長不在「忙帶團」?
- 【獨家|里長疏忽里務4】里長挨轟帶團出遊疏忽里務 本人喊冤「是里民想去」
〈傳聯電將與格羅方德合併 晶圓雙雄「美」化台恐失優勢〉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警政時報|全台第一公義的新銳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