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我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麼意思了!」一位小朋友在活動結束時靦腆地說道。兒童節連假期間,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舉辦「原來這樣玩.小小故事家」親子文化活動,吸引全臺各地的親子遊客共襄盛舉,在遊戲與故事中認識原住民族文化,留下春日裡最溫暖的記憶。
這次活動以「玩中學、學中感」為核心理念,融合走讀導覽、童玩體驗、繪本閱讀與故事創作等形式,透過文化實境引導孩子建立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打造別具深度的兒童節親子旅遊行程。
活動重頭戲「石板屋小小故事家」中,邀請金鐘獎入圍節目主持人、原住民族電視臺說書人葉雅庭(娥葛絲)講述其自創繪本《我的名字》,以自身尋找族名認同的生命歷程,引導孩子理解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稱謂,更是一段與家族、土地、身份連結的旅程。
活動現場在「會呼吸的房子」石板屋進行,孩子們在葉雅庭老師帶領下發想故事、設計角色、手繪書頁,完成屬於自己的文化生命故事書,參與家長興奮表示,「這是第一次全家一起完成一本書,好感動!」
以「百步蛇劍」、「趕鳥器」、「滾木輪」等原民童玩為主題的手作體驗區,由屏東縣三地門鄉安坡部落的蔣宗佑與蔣宗佐兩位資深童玩工藝師聯手主持,讓孩子們在趣味競賽與童玩DIY中,學會傳統遊戲背後的自然智慧與工藝美感。童玩講師蔣宗佑表示,「童玩不只是好玩,更代表部落的生活方式,透過親手製作,我們希望把這份智慧留給下一代。」。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擁有全臺最完整的16族傳統建築群與豐富展演,是全家大小探索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絕佳場域。透過這次「原來這樣玩.小小故事家」活動,讓文化教育不只是靜態觀看,而是能動手、能對話、能共感的親子共學旅程。
「希望這趟旅程,能讓孩子記住的不只是好玩的活動,而是對土地與文化的珍惜與尊重。」,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表示,未來也將持續結合節慶與文化教育,開發更多適合親子共學的文化旅遊活動,培養多元理解與文化素養,讓文化教育成為成長中最美的禮物。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網站(https://www.tacp.gov.tw)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ipc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