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屏東後灣海岸擁有全球最高的陸蟹密度,曾面臨開發危機,如今成為全台第一個由民間倡議、公私協力「以地易地」成功保育的經典案例,這段跨越近20年的環境保護歷程正式結集成冊,今(18)日舉辦《屏東陸蟹,蟹謝您!!》新書發表會,縣長周春米出席時表示,因眾人守護陸蟹,才能留下珍貴的陸蟹棲地,邀請民眾實地走訪後灣,體驗保育成果與在地生活之美。
《屏東陸蟹,蟹謝您!!後灣以地易地保育實錄》新書發表會今日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登場,此書在屏東縣政府支持下,由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出版,縣長周春米、陸蟹學者劉烘昌、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洪輝祥、地方仕紳、保育工作者、社區居民等人齊聚一堂,在後灣人暨自然保育協會理事長楊美雲的月琴彈唱下揭開序幕。
《屏東陸蟹,蟹謝您!!》紀錄自2006年起屏東車城後灣面對高級飯店開發時,民間與社區共同提出以地易地的創新保育方案,在時任縣長潘孟安的大力支持下,最終獲得開發業者的正面回應與配合,成功保住全台最關鍵的陸蟹棲地,開創台灣首例由民間倡議、公私協力完成的生態用地轉型範例。 縣長周春米說,她上任前便曾走訪後灣陸蟹棲地,當時對「以地易地」的創新制度留下深刻印象,而保育工作是一棒接一棒,就職後縣府團隊與公路總局、墾管處進一步催生全台第一座連續型陸蟹生態廊道,這條保育路走來不易,讓大家看見環境保護與地方發展是可以共生共榮,這是屏東人的驕傲,更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實踐典範。
縣長周春米說,後灣本來就是陸蟹的家,自然資源屬於世世代代的子孫,有責任守護並傳承,現在後灣社區進而發展生態觀光,為好的循環,也讓大家知道恆春半島不是只有墾丁,近年縣府在恆春半島發展暗夜星空、打造落山風風景特定區的品牌「風域半島」,希望讓民眾看見恆春半島的觀光潛力。 劉烘昌學者表示,自1988年研究螃蟹,1991年知道陸蟹,三十年幾年走遍世界研究陸蟹,每隔一段時間觀察陸蟹棲地,種類跟數量增加的只有後灣,台灣最好的陸蟹棲地就在屏東縣,且陸蟹為熱帶島嶼、海洋台灣的代表性物種,他們在陸地上生活,依賴海洋繁衍後代,期盼屏東可以做為全世界的保護陸蟹示範區。
屏東縣政府表示,新書收錄29種陸蟹圖鑑,搭配故事與教案,適合家庭親子及學校師生認識陸蟹生態,是融合環境教育與旅遊價值的重要出版品。屏東環保聯盟同步推出四場兩天一夜的生態遊程,住宿與飲食皆由後灣社區與民宿承辦,參與者將能獲贈新書,透過親自走訪書中風景,體驗保育與在地生活的共融美學,傳承這段「蟹謝有你」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