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新北市
為促進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與在地知識技藝的傳承,新北市原民局考察團於7月下旬遠赴歐洲,繼德國之行後前往奧地利維也納,展開一系列深度文化交流活動,強化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簡稱泰博館)與國際機構的連結。
考察團拜會維也納市政府文化部門、維也納世界博物館與維也納市博物館,針對文化治理、博物館營運與海外泰雅文物進行對話交流,並與維也納世界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為首個與該館建立正式合作關係的臺灣博物館。未來將以「學術交流與知識共享」、「典藏品合作與策展支援」、「出版與數位資源共享」及「共同舉辦教育與學術活動」四大方向展開合作。
維也納世界博物館館藏近400件臺灣原住民族文物,此次在館方協助下,考察團實地研究其中15件泰雅織品,尤以4件飾有貝珠的衣物與飾品最為珍貴。這批文物由收藏家Stefan Tisljar於1857年提供,具高度歷史價值。同行的泰雅族工藝師、人間國寶尤瑪·達陸指出,貝珠工藝為泰雅文化的重要技藝,維也納館藏中所見以藤編為底、貝珠直向排列的頭飾,更展現出與烏來泰博館典藏不同的技術樣貌,且使用高達9,658顆貝珠,工藝極為繁複。
考察團並針對德、奧博物館中與泰雅族相關的典藏品進行文物盤點與資料建置,透過原住民族專業工藝師的參與,不僅協助文物源流脈絡的梳理,也賦予藏品更多來自族群視角的詮釋。維也納世界博物館研究人員Dr. Bettina Zorn與織品維護負責人Barbara Pönighaus-Matuella皆認為,這樣的現場對話本身即是珍貴連結,有助於雙方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與意義。
此外,在城市文化治理方面,在駐奧地利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協助下,考察團拜訪維也納市政府。文化部副處長Daniel Löcker分享,維也納為高度多元的移民城市,市府重視文化政策,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舊城再生,並致力打造全民可參與的文化場域。對此,新北市原民局局長Siku Yaway(林瑋茜)亦關注維也納公私協力的文化治理經驗,期盼能為推動新北市族群主流化與文化參與帶來啟發。
團隊也與維也納市博物館館長Matti Bunzl及其團隊深入交流,探討文化實踐與在地博物館營運經驗。Bunzl指出,該館以「城市」為策展核心,透過不同族群與時代的記憶連結,構築出貼近市民生活的歷史敘事。財務與營運總監Christina Schwarz補充,博物館應成為所有人都能自由進入的公共場域,消弭高門檻的印象,真正落實文化平權。
Siku Yaway表示,文化是無形的教育力量,能讓城市更偉大。這次歐洲參訪,為泰博館常設展更新與長期發展帶來豐富靈感。適逢泰博館開館20週年,此行收穫的珍貴經驗將作為未來推動專業策展、青年參與與在地連結的資源,透過跨域合作與社區共創,讓博物館成為文化保存與生活融合的重要據點,並持續在地與世界對話,書寫屬於烏來的文化新篇章。
圖/維也納世界博物館中國暨東北亞部門研究員Dr. Bettina Zorn博士(右4)及織品維護負責人 Barbara Pönighaus-Matuella(左4)與新北考察團隊合影。(圖/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