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包克明/臺北報導】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至今已逾七年,偏鄉教育改革卻仍停滯不前。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6)日召開公聽會,邀集教育部、地方政府與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修法方向與落實機制。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痛批行政部門「神隱成常態」,直言行政院一年多來遲未提出修法版本,應立即兌現承諾,正視偏鄉教育困境。
葛如鈞指出,條例原意在於改善偏鄉師資短缺、流動率高、資源不均等問題,但多年來制度未與時俱進,少子化與裁併校壓力反而使偏鄉學校處境更艱難。他呼籲,教育改革不能只是口號,政府應以實際作為守住孩子的受教權。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回應,目前每年編列約40億元投入偏鄉教育,教師員額亦持續擴增,但如何「留得住人」仍是一大挑戰,未來將強化實務導向的師資培訓內容,以提升教師留任意願與教學適應力。

公聽會中也聚焦數位教育發展。葛如鈞指出,應善用科技作為教育平權的關鍵推力,並提出「AI教育飛輪」與「AI幣」構想,盼比照文化幣模式,讓全民公平取得AI資源。他強調,偏鄉行政負擔大、人力有限,正是科技應用最具成效的切入點。
僑成國小邱慧玲校長分享與均一教育平台的合作成果,展示數位工具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力並減輕教師行政壓力。多位與會者也主張推動「一生一平板」政策,並擴大至非山非市地區,真正實現數位教育平等。
葛如鈞指出,目前立法院已有15個修法版本,立院將責無旁貸督促行政部門加速作業,社會也應共同關注偏鄉教育,讓每一所學校不再孤軍奮戰,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核心理念。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快訊!!北市文山區驚傳債務糾紛砍人!四嫌自行前往文山二分局投案 警深入追查中
【獨家有影】中泰花園黑幕(下)仗勢欺人! 住戶抗議寶佳林陳海不遵判決視司法為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