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為科技教育與藝術美學向下扎根,社團法人臺灣港埠協會攜手交通部航港局與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於114年陸續前往花蓮觀音國小、德武國小與富源國小,辦理「送AI到原鄉」課程,期盼將智慧科技與藝術美感的種子播撒至花蓮原鄉學校,透過藝術與AI科技結合,引導學童從實作中探索科技世界,並培養自信與藝術創作力。
114年AI列車首站為全校人數僅17人的觀音國小,該校是少數特殊偏遠地區的原鄉國小。課程運用「積木機器人」為教具,帶領學童組裝機器人,並藉程式模塊,讓學童學習控制指令與迴圈設定等邏輯觀念。為強化在地連結,特別結合花蓮港區地圖進行「花蓮港運貨挑戰」任務,模擬港區貨物裝卸作業,讓學童操作機器人完成指定運送任務,在趣味中認識港埠產業特性,同時提升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第二站來到同為原鄉國小的德武國小,校園內充滿原民文化的雕刻、圖像及學生手作作品,展現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美感表達。本次課程改採mBot機器人實作體驗,讓學童實地操作並學習基礎程式模塊運用。課堂最後,更將世足賽的風潮帶入課程,展開一場刺激又歡樂的「機器人足球競賽」AI對決,學童們在巧拼球場上操控機器人踢球,現場氣氛激情熱烈,競賽不只帶來歡笑,更讓學童互相激勵,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第三站暑期營隊於富源國小熱烈展開,為期兩天的課程於首日上午揭開序幕,由曾任花蓮港務分公司、現為高雄港務分公司王派峰總經理親臨嘉勉孩子們勇於嘗試、發揮想像,並鼓勵大家盡情探索AI世界的可能性。課程在AI積木機器人基礎上,更進一步融合藝術創作與趣味設計,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的同時,也能透過色彩、形狀與創作表達,體驗科技與藝術跨域整合的樂趣與創新。
學童在課堂上化身小小設計師,自由組合積木,為自己的機器人打造獨一無二的外觀造型,在介紹創作的環節中,學童們大方的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如以「廚房」、「露營車」等作為創作主題,這些富有想像力創意,讓課堂充滿笑聲與驚喜。課程並延伸「AI繪圖創作」單元,孩子們輸入各種元素,如貓咪、狗狗、青蛙、大海,甚至卡皮巴拉,透過人工智慧生成一幅童趣十足的藝術作品,天馬行空的圖像展現原鄉學童豐沛的想像力。
此外,營隊也安排團康遊戲,包括傳球問答、乒乓球投擲、氣球不落地挑戰及氣球夾運賽等遊戲,特別是傳球問答時,當要回答「你最喜歡的歌手是誰?」時,學童立刻興奮地喊出韓國女團的名字,還提議要唱跳一段音樂舞蹈。在乒乓球投擲與氣球挑戰中,更讓學童在歡笑與競合中建立默契、增進人際互動與自信心,2天的學習時光充滿活力與趣味,為暑期生活添上滿滿笑容與能量。
「送AI到原鄉」系列課程以創意啟發、培養學習動機為核心,強調理論與實作並重,並透過遊戲化設計,讓學童在實作與競賽中學習、在科技創作中成長。臺灣港埠協會李賢義理事長表示,本系列活動不僅是社會責任的重要實踐,更是推動科技教育與數位平權的關鍵行動。透過人工智慧課程與在地文化的融合,讓每位孩子無論身處都市或偏鄉,都能機會均等接觸科技、開拓視野、建立自信。相信這些科技的種子在孩子心中悄悄萌芽,未來終將茁壯成長,成為驅動智慧時代的重要力量。
圖/送AI到觀音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