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包克明/臺北報導】
立法院今(14)日進行《青年基本法》逐條審查,國民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指出,AI技術飛速發展,但許多核心功能與學習資源需付費解鎖,對經濟弱勢青年形成新的「數位鴻溝」,可能在求學與求職歷程中造成隱形不公平。
葛如鈞表示,過去搜尋引擎、社群平台等服務大多免費,青年能自由探索知識;如今先進的AI語言模型、圖像生成與分析工具往往設有訂閱門檻,免費用戶功能受限,導致資源分配不均。他強調,有些青年從未使用過付費版AI,不明白為何同樣操作卻差異巨大,這是結構性不正義。

為此,葛如鈞建議政府在《青年基本法》中納入「協助青年使用高品質數位與AI服務」的措施,比照「文化幣」經驗推動「數位幣」,鼓勵青年使用AI、數位科技與線上學習平台。他並要求教育部會同國科會、數發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6個月內完成「數位幣」政策可行性報告,推動數位平權。
針對立委范雲質疑《AI基本法》第21條通過程序違反慣例,葛如鈞回應,依法與依慣例的界線不能由單一委員主觀認定,第21條的通過依主席職權與多數委員共識,程序正當。他並批評行政院至今未提出《AI基本法》草案,行政效率令人遺憾。
葛如鈞指出,數位科技已是青年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政府有責任確保所有青年都能在同一起跑點上參與未來。他呼籲行政部門務實面對當前數位落差問題,積極規劃以「數位幣」作為制度工具,協助青年利用新興科技與AI服務,唯有實現數位平權,台灣的未來才真正具備公平競爭的基礎。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內幕】薪水小偷?!黃文政、吳國寶兩議員涉詐領「出席費」判刑未停職 市民怒:納稅錢變貪汙獎金?
【獨家】快訊!!北市文山區驚傳債務糾紛砍人!四嫌自行前往文山二分局投案 警深入追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