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高雄
西部濱海地區的冬季,來台避冬的候鳥成群飛舞,美不勝收,其中屬鷗類的黑嘴鷗,堪稱是「識途老鳥」,往內陸入侵到養殖魚塭凌空攔「劫」魚飼料,相當壯觀。
養殖漁塭每天都會定點、定時、定量噴出飼料餵養池裡的魚群,岸邊飼料桶的馬達一啟動,聲響一出,顆粒狀的飼料就會從塑膠管尾端的扇形噴嘴往池面噴出。
這個時候,池裡的魚群就會從角塭的四面八方湧到噴嘴的下方,爭先恐後的搶食飼料,有些魚兒甚至會被下方的魚兒擠出水面。
與此同時,黑嘴鷗見狀,也凌空而至,一來就是數百隻。牠們可能有「生理時鐘」?可能是聽聲辨位,聽到馬達啟動聲而來?也可能是眼見為憑,看見池面群魚爭搶而至?反正養殖戶開始送飼料,牠們都不會錯過「加菜」的好時機。
養殖戶透過塑膠管噴出的飼料,掉落水面的,當然歸魚兒所有,這些鷗類的飛鳥,不會入水搶飼料,牠們都是朝噴嘴的方向俯衝飛來,空中攔截還未掉落水面的飼料。
這過程,都發生在眨眼一瞬間,因為飼料從噴嘴拋物線噴出後,很快就掉落水面,所以,這些黑嘴鷗動作得相當迅速,嘴巴得對的準也要張得快才能把還未掉落水面的飼料搶先在空中「劫」到嘴中。
由於飼料噴出的速度太快,這些黑嘴鷗,當然不可能每次俯衝都能得手,因此,必須不停的來回,每次「出嘴」,不論有沒吃到,都必須從噴嘴孔前動作一致全部順時鐘往上繞圈急轉再折返衝向噴嘴,因為飼料不可能從噴嘴孔往後噴。這畫面簡直像特技表演,令人嘆為觀止。至於「中獎率」、「失敗率」到底有多高,養殖戶無從統計,也懶得統計。
養殖戶透過電動飼料桶噴飼料養魚,是為了節省勞力,只要啟動馬達就可去忙別的,不是冬季,不會有冬候鳥來打劫,飼料粒粒皆落水,全部歸魚兒。
但是,到了冬季,候鳥多了,飼料估計可能有五分之一被鳥搶走。養殖戶不去認識也不會研究這些鳥是「三小鳥」,反正都是來打劫的,所以,在養殖戶的心中,這些鳥都是「搶匪」,都是「土匪鳥」。
這些鳥其實對養殖戶「又敬又畏」,只要養殖戶還在現場,牠們最多就在附近上空盤旋,不會太囂張凌空而降,但只要養殖戶前腳離開,牠們就開始凌空而降進行「搶劫」。
可能平時在濕地覓食,魚吃多了,吃膩了,因此,這些飛鳥對池裡的魚不太有興趣,不會下水叼魚,只搶飼料,好像飼料比魚兒還美味可口。黑嘴鷗的嘴不大,魚塭的魚,例如吳郭魚、虱目魚,個頭不小,可能牠們也嚥不下,池中混養的蝦子,是不會浮出水面覓食的,所以牠們目標在飼料不在魚。
這些飼料,都是養魚專用的「魚飼料」,都是人工加工食物,不知這些飛鳥吃下肚、吃多了,有沒有什麼副作用。養殖戶「昆仔」說「不知牠們吃了會怎樣,反正就是未曾看到有鳥吃了之後胃不適死在魚池裡,就當是留一份福氣給更需要的土匪鳥吧」。
養殖魚塭通常一天供應兩次的飼料,這些候鳥「五告內行」,平時飛得不知去向,但是,「餵飼料的時間一到,牠們就從四面八方成群結隊飛來數百隻」。
飼料噴桶通常一次大約噴了一至二小時,如果沒有人在現場,這些「土匪鳥」也是「吃飽吃滿」才會飛離。
黑嘴鷗體型大,數量多,牠們來襲時,體型小一號的小燕子不敢靠近,閃一邊守候等到「老大仔」黑嘴鷗飛離,才輪到牠們上場「加減撿」,小燕子不是「外來的候鳥」,場面見慣了,不怕生,養殖戶在場,牠們就登場,但數量不多,場面失色許多。
來台避冬的冬候鳥種類很多,近似的紅嘴鷗,就都乖乖安份守己的棲息在面積廣闊的濕地,幾乎少看到牠們入侵陸地的養殖魚塭。有人猜可能是黑嘴鷗膽子比紅嘴鷗大一些。
曾經有養殖戶,為了「防鳥」而在池面上架上細網,但最終放棄,因為「太厚工了」,池底必須架設支柱,年底收成捕撈時,還得下水去拔「椿」,否則無法張網撈魚。
很多人賞鳥,講究「排場」與「氣氛」,紛紛往知名的「網紅景點」如鰲鼓濕地或七股濕地去「逗鬧熱」,其實在養殖魚塭一樣可以看到「小而美」的賞鳥景觀。
候鳥搶飼料這一幕,在西濱靠近農村的養殖魚塭都可看得到,義竹鄉的北華村、新店村、後鎮村等農村的養殖魚塭就有,不一定要到濱海地區。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在養殖魚塭有看到飛鳥搶飼料這一幕,千萬別誤以為牠們是在捕捉空中的蚊子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