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台灣民間傳統觀念常認為孩童肥胖些沒關係,出現「小時候不是胖」的諺語,但台南市郭綜合醫院指稱全國最新統計顯示,12歲以前若是肥胖,將來仍然肥胖的機率,男女性都將近9成,且門診的實況更不乏已有脂肪肝、糖尿病第二期、過度性早熟,幸好及時診治,清況已有改善。
第一個個案12歲的小男孩,才升國一,身高156.5公分,體重已71公斤
BMI 28.99,學校健康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診斷為脂肪肝,郭綜合安排患者進行飲食控制,且加入學校游泳社團,實施持續的訓練,長高至167公分,雖體重小增2公斤,BMI值改為26,肝功能的GPT恢復正常。
13歲的國一生女孩,身高 154.4 公分,體重 73.3 公斤,BMI 30.75,顯然過胖,學校健康檢查發現血糖偏高,郭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
現在以口服降血糖藥控制,目前糖化血色素控制在 7.4 %。
第三個案例為7 歲11個月的小女孩,小學一年級,身高135.4 公分、體重 37.3 公斤,BMI 20.34,不算肥胖,但胸部最近有硬塊、疼痛感,郭醫認定是青春期第二期。進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刺激測試,促黃體生成激素最高值 14.1,超過標準值10甚多,診對為中樞性性早熟,需繼續追蹤觀察。
兒科陳首硯主治醫師說,教育部學童體位資料顯示,2017學年度國小學童肥胖比率為14.6%;國中生肥胖比率為16.9%。而研究報告指出十二歲以前若是肥胖,將來仍然肥胖的機率,男性是86%,女性是88%;但體重正常的兒童,其成人之後發生肥胖的可能性,男性只有18%,女性是42%,因此肥胖防治應著重於從兒童時期做起。
他指出,如果從小就肥胖,成人後罹患這些疾病的比例將會更高,發病年齡也將會年輕化,甚至近期還發現肥胖的孩童青春期有提早的趨勢,除了在身高的影響外,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較高比例的社交障礙、憂鬱傾向及自信心不足等問題。
他認為,對於小朋友的體重控制,主要重點會放在降低高熱量食物攝取的頻率,像零食、糖果、飲料等,建議用健康的點心取代零食,飲食也需少油、低糖及高纖維飲食原則。
他強調,現代的小孩,放學後不是在狹隘的安親班上課,就是回家讀書或看電視、打電玩,這樣的環境正是標準的神豬式養法。事實上,運動不只是在運動場上,更應該融入生活中,走路、爬樓梯、作家事就是最佳的消耗能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