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在美濃區獅山里「大崎下」,最有名氣的建築,無非是被列為直轄市定古蹟的「鍾家夥房」。
鍾家夥房,於日治大正元年(1912)動工興建,翌(1913)年竣工。
夥房座北朝南,呈「二堂三橫」格局,是大崎下「夥房屋」的典型代表,其中軸線從半月池、禾埕、川堂、祀堂而化胎,空間層次分明,並隱含倫理位序,具體呈現傳統客家建築之特色。
鍾家夥房具歷史文化價值,一為蕉嶺客家移民歷史之具體證物,二是國際人類學大師哥倫比亞教授孔邁隆,長期在台研究客家移民之場所,因為孔教授之研究,使國際對美濃有更深之認識,並促成美濃旅外族人之精神凝聚與回流。
早期先民為地方取名,有依地形而命名,例如「崎」。從字義上解釋,從低處上高處的漸移斜面,稱為「崎」,相當於「坡」。
因此,在山坡路旁形成的聚落,常以「崎」為名。例如 : 竹崎、牛屎崎、赤塗崎、崎仔腳、崎頂等。
美濃進入獅山社區後的「大崎下」,以前就是一處非常陡的坡。此一地名有「大」字,不難想像坡度之大!但是經過道路拓寬及地貌改變,現在已不見陡坡了!
美濃有一段俚語記載說:「有妹莫嫁大崎下,一出柵門就是菸頭下,暗時尿桶僮上毋撞下。」記載述說,龍肚地區的大崎下,屬荖濃溪洪氾區,日治時期興建龜山堤防後,方能有效墾殖。昭和末年起,美濃大量種植菸草,因河床沙石地,非常適宜菸草種植。當時,大崎下家家戶戶幾乎均以種植菸草為業,耕作面積又大,婦女是主要的勞動力之一,除了家務勞動外,就是在菸田勞動,傍晚時分尚且要澆肥於自闢的菜圃,終日的勞動量非常的大。
因此,對以商業經營和水稻耕作的美濃居民而言,均視嫁至大崎下,從事菸業勞動生產為畏途。
還有一句俚語說:「有妹莫嫁竹頭背,不是削蕃薯就是砧豬菜。」這是描寫日治時期的生活情景,辛苦可看出一般。
記載指出,竹頭背一地,因地勢高旱,向來缺水灌溉,長期耕作旱田,大批族眾紛紛越嶺至楠梓仙溪開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