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葡萄牙連線報導
葡萄牙有一種傳統音樂叫Fado, 原先是大航海時代水手的妻子在家唱的思念曲,有點悲傷的感覺,後來成為代表音樂。這是記者訪問正在葡萄牙旅遊的信教授,得到若干Fado資料與圖片,從而初次認識,它內涵上有些地方略似中國魏晉時期曹植的七哀詩或是中古文學「棄婦吟」。
《詩經》中之棄婦詩,主要是從棄婦立場,訴說在戀愛婚姻中被棄之處境和心情。或哀悼自己遭遇不幸,或埋怨男方負情背信,或期盼對方回心轉意。從此為後世棄婦詩譜出哀怨的基調!
曹植滿腔政治抱負無處施展,而手足胞兄對自己處處防範,不禁令曹植心灰意懶。被壓制受監視的結果,令他後期所作詩歌多傾向於感傷哀怨一類,而以棄婦自比更是其詩歌的特色之一。除了這首七哀,其他如浮萍篇、雜詩等詩裡皆有怨婦形象的運用。
漢代樂府男女之間感情描述太多了,一直到了宋代王安石《君難托》也是形容婦女幽怨的詩文,雖然名稱不同,實質沒變,就是哀傷婉約。這是一首寓意頗深的棄婦吟。從詩歌本身的思想內容看,纏綿悱側,哀怨幽深。內容是這樣的:「 槿花朝開暮還墜, 妾身與花寧獨異?憶昔相逢俱少年, 兩情未許誰最先。 感君綢繆逐君去, 成君家計良苦辛。人事反復那能知, 讒言入耳須臾離。 嫁時羅衣羞更著, 如今始悟君難托。君難托, 妾亦不忘舊時約。」
比誰都更懂悲傷的民族,西洋人也有詩歌,但是從葡萄牙怨曲「Fado」洞悉葡萄牙人坦然面對命運的苦甜哲學,這就是以音樂呈現。
誠如葡萄牙心理學家 Mariana Miranda說的:「悲傷是我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應該體驗各種心理感受,為什麼只用一種色彩去畫畫?」
英美人士問「你好嗎?我很好」,閩南人見面問:「吃飽沒?」或是晚間問:「還沒睡啊?」世界上還有那麼一個國家,當你語帶輕鬆地問候一句:「最近過得好嗎?」可能會收到葡萄牙語「mais ou menos普普通通」,這樣令人有些有些尷尬又真實萬分的回答?
作家鄧羽辰有專文介紹葡萄牙人的「苦甜哲學」,對Saudade如是評價:「葡萄牙,這個以黃澄澄葡式蛋塔聞名國際、新舊市容和諧交錯,且街頭房牆磚瓦皆流光溢彩的國家,佇足定睛欣賞,便會發現在斑斕的城市印象底下,有悲傷遺憾、有思慕惆悵,更有如月般陰晴圓缺的情緒流轉。」
葡萄牙里斯本在前年(2022)被美國 iVisa 公司評選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然而除了「幸福」,葡萄牙人也比誰都更懂得與悲傷共處。 走在里斯本街頭,甚至往人潮聚集的市民廣場走,或許不難感受到葡萄牙人那似詩人一般有些鬱鬱寡歡的面容;對於善於苦中作樂的葡萄牙人而言,「悲傷」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兒,悲傷的情緒可能源於往日的歡愉,也可能形塑往後的喜樂。
在悲傷的情緒底下,人們也得以仔細觀察自我的內心感受,一位葡萄牙人曾經分享:「面對一個鬱鬱寡歡的葡萄牙人,最不該做的事情就是嘗試讓他高興起來。」
有人說,葡萄牙殖民澳門,英國殖民香港,兩地發展後來完全不同,或許就是一樣的歐洲人,不同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