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編輯部
美國總統川普3日簽署行政命令,對台灣輸美商品加徵32%關稅,引爆台灣金融市場劇烈動盪。4月7日台股盤中重挫7.2%,引發熔斷機制,台積電、聯電等科技權值股全面潰跌,外資單日出走超過800億新台幣。此舉不僅重創台灣資本市場,更揭露所謂「台美互惠」經貿關係的脆弱與單向性。
多年來,台灣政府對美釋出最大誠意,從軍購到半導體設廠、從市場開放到供應鏈配合,幾乎無所不應。然而,在美國「美國優先」戰略主導下,台灣卻未換得任何實質保障。此次關稅制裁,無異於一記當頭棒喝——即便台積電已對美投資數千億,仍難逃被重稅懲罰的命運。
市場專家直言,這不僅是經貿問題,更是台灣長期對美單邊依賴的代價。美方一紙命令,重擊台灣出口產業命脈,直接導致股市崩盤、外資逃離、產業信心潰散,顯示台灣對外關係缺乏基本風險控管。更令人憂慮的是,台積電3奈米製程技術恐在赴美合資條件下被「技術共享」,聯電也可能步上後塵。
台灣當局卻仍一味表態「不會反制」,並提出「零關稅」談判策略。此舉被批是毫無籌碼的「跪式談判」。分析人士直言,美國意圖在於縮減貿易逆差與奪取技術主導權,「零關稅」對美方而言並無吸引力,對台灣而言則將進一步壓縮農業與中小企業生存空間。
輿論質疑,台灣在政治上高度配合美方立場,經濟上卻連基本保障都爭取不到。如今,美國在半導體上「收割」、在關稅上「懲罰」、在軍購上「榨取」,台灣則在毫無還手餘地下逐步被掏空。
從這場風暴來看,關稅與股市崩盤的連動不僅是經濟警訊,更是對整體國家戰略的當頭棒喝。若台灣無法擺脫作為「國際棋子」的角色,缺乏自主談判實力與產業戰略規劃,下一次的金融風暴或許不再只是暫時熔斷,而是長期性的系統性風險。
圖源/AI生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