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針對外界對「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中「困難照顧加計」的質疑與訴求,勞動部8日表示,尊重各界意見,並就幾項重點說明,以釐清社會對計畫可能的誤解。
首先,勞動部指出,「困難加費」機制是依據照顧現場實務情形所作的合理安排,並非對照顧對象的歧視或剝削。對於如重度失智、體重過重或具攻擊傾向等個案,需投入更多人力、專業與風險管理,因此類似加費設計亦普遍存在於醫療、長照與自費照護體系中。此次試辦計畫即是參考市場作法,訂定反映實際服務負擔的收費標準,目的是保障服務品質與人員安全。
其次,針對收費標準爭議,勞動部表示,市場上本就存在鐘點制加費機制,如夜間照護、雙人協力、複雜醫療配合等服務項目,皆會因應實際困難程度額外收費。試辦計畫中每小時加費100至600元,並未超出自費市場的行情範圍(最高約660元),也並非「暴利剝削」。
目前僅南投與台中兩家試辦單位設定最低收費,其中南投每次服務4小時1000元、台中為1200元。針對特別困難個案,加收100至600元不等,均屬合理範圍內的彈性調整,且考量地區物價及營運成本,由各單位自行訂定。
第三,所有參與試辦計畫的照顧人員,不論國籍,均須完成90小時照顧服務訓練及20小時職前教育,並每年持續進修20小時。勞動部也提供相關課程,包括生命徵象判讀、感染控制、急救處置、失智照護與轉移技巧等,以協助人員提升專業素養與服務能力。
在補助部分,勞動部強調,補助僅適用於試辦初期,並設有嚴格條件,包括服務時數達1,000小時、完成訓練、設置督導與品質管理等,才能申請首年度一次性補助(約100萬元)。補助目的為協助單位啟動服務,並不涉及任何營利補貼。
最後,勞動部表示,該計畫旨在回應民眾對彈性、短期、臨時照顧需求,將持續蒐集意見、滾動檢討試辦成效,調整制度設計。未來也會持續與各界溝通,兼顧照顧人力的合理酬勞、服務品質與公平性,打造更永續、可近且可負擔的照顧環境,協助勞工家庭在就業與照顧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