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包克明/臺北報導】
國民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今(7)日針對國片政策、萬博參展、對美關稅談判及主權AI議題,質詢文化部長李遠。葛如鈞指出,「台灣不是只有經濟,文化同樣需要關注與支持」,直言文化政策「不能只有口號」,文化部也「不能再被行政院邊緣化」,否則將嚴重影響台灣文化產業的長期發展與國際競爭力。
葛如鈞指出,2024年國片票房比2023年減少5.14億元,觀影人次近乎腰斬,只剩26 3萬人。李遠部長就任一年了,「這樣的成績您打幾分?文化部提供給我的國片中長程政策只有 407 字,帶國片起飛會不會變成口號?」。

李遠坦言,OTT平台興起確實改變了許多人的觀影習慣,導致電影院整體票房下滑。然而在疫情與全球觀影生態劇烈轉變下,國片仍努力突圍,從2023年僅占總票房的7 %, 2024 年提升至11 %。
葛如鈞說,儘管如此,部長的回應形同將國片的頹勢,歸咎於環境因素,對長期投入的創作者而言,顯得推諉卸責、民眾恐難以接受。
對於文化部提供的407 字國片政策摘要,李遠表示,該文件僅為簡要說明,實際規劃內容龐大。葛如鈞當場追問,「為什麼我們向文化部索資時不能提供完整資料?我們有時間閱讀,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在委員嚴正抗議後,李遠才承諾會後補齊完整中長期規劃資料。
針對近期中美關稅議題,葛如鈞指出:「美國電影在台灣占有絕對優勢,台灣是電影『入超』大國。」,他認為這些數據應該成為行政院對美談判的重要籌碼,但文化部竟未被納入談判小組。李遠坦言文化部「這波並未被列入」。
葛如鈞追問:「文化部真的不認為美國新關稅會影響文化產業?難道文化部不該在4100億的特別條例裡占一席之地?」。他示警,未來如果川普推動「電影美國製造」,台灣文化產業就會和科技產業一樣首當其衝,文化部應積極爭取納入特別條例資源。
至於AI議題,葛如鈞肯定文化部協助修復YouTube繁中顯示問題,並進一步強調目前大語言模型偏重簡中語料,對臺灣語言文化造成長期風險。葛如鈞認為,沒有語料就沒有AI,沒有AI就沒有文化主權!
葛如鈞強調,「我們的大語言模型面臨最大問題就是缺乏繁體中文資料。要在AI時代中存活,必須建立國家級語料資料庫。」,台灣若無繁體中文語料庫,未來AI將只懂簡體中文,台灣特有的繁體中文文化就會被簡體中文所取代,最終消失在地球表面。
葛如鈞說,「Public Money, Public Knowledge!」我們的相關資料、歷史內容、文化內容,應該讓 AI 來訓練,讓全世界的AI都有台灣語料、台灣資料,當然也才會有台灣價值。
葛如鈞呼籲,文化部是台灣文化主權的守門人,請文化部勇敢向行政院要資源,不要只是被動執行,更要主動爭取,台灣文化不能只有口號,而要擁有站上世界舞台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