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在《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中國的上海崇明、雲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薩、江蘇蘇州、浙江溫州和湖南嶽陽等9個城市獲頒「國際濕地城市」認證,顯示其在濕地保育與永續發展方面的積極成果。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出,獲認證城市普遍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與獨特的自然景觀,並且在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這項國際認證代表著城市在濕地生態保護工作上的重要里程碑。
《濕地公約》副秘書長傑伊·奧爾德斯在24日的頒獎典禮上表示,當前全球城市快速擴張,若缺乏妥善規劃,將導致濕地退化、生態失衡、生物多樣性流失,以及污染與碳排放問題日益嚴重。他強調,「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機制的設立,正是為了鼓勵城市將濕地保護納入永續發展戰略,發揮其在生態、社會與經濟層面的綜合價值,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濕地公約》是一項促進全球濕地生態系統保育與永續利用的政府間協定,目前共有172個締約方。大會以「保護濕地,共築未來」為主題,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強化合作,凸顯濕地在維護生態健康、保育生物多樣性與增強氣候韌性上的關鍵角色。
圖:濕地公約(拉姆薩公約),特別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公約。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