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退休的阮老師去英國法國自助旅行一個月,拍不少相片,其中畢卡索的《牛頭》藝術品創作於1942年,是許多觀光客認為確實是一流的現代藝術。
它是廣義的具象,又不寫實。 它既不算抽象,也非既成物的觀念。 它不掉弄玄虛,一眼看懂,微笑在心。這種藝術品,是最高超的創作。它組合了原本同屬一物,可是已廢棄無用的部分,完全沒有價值,廢鐵賣不了幾個銅板,卻創造出了簡單線條的藝術品。
幾乎作廢的舊車,轉化成奇妙的無用之物?這世界上有數億輛單車報廢,大多解體鑄鋼鐵,留下的單車座椅和籠頭車把手,竟然還有剩餘價值?也許只有這一輛報廢的物件,是藉由畢卡索巧手,才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象徵,成為藝術品。
在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白牆上的黑牛頭,仰首而莞爾會心。 遊客覺得,這簡單,我也會。,
畢卡索享有天才、大師、巨匠,以及藝術大頑童美稱的藝術家,在一支筆,一張紙,巧手接搭之間,給你一個「藝術很容易嘛」的良好錯覺,其實它就是藝術初心。古今中外藝術大師,以崇偉與深邃的靈感,創造並豐富了我們的感光世界,進而產生崇拜大師的情感。
這一件藝術品作於1942年,《牛頭》如果一直掛在自己家牆上,那就是一件僅止於他的朋友們習以為常的頑童畢卡索的奇思妙想,但當他在1944年的秋季沙龍將媒材的銹蝕與陳舊,簡單線條轉化成質地的獨特與創新,向世人公開展示,它就不朽了。
如果《年頭》是頑童搞怪,沒人欣賞,早就扔掉。出自畢卡索,腐朽也是傳奇!